院长博客
大气与紫外线
在阳光强烈、气温不断升高的日子里,最需要关注的就是紫外线。每年夏至(今年是6月21日),太阳位置最高,在东京中午时太阳仰角可达到约78度,几乎是从头顶直射而下。而在冬至(12月22日)中午,太阳仰角只有约38度,相差超过一倍。即便太阳发出的光强度相同,垂直照射时,每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光线也会比倾斜照射时多得多。
除了太阳高度,大气状况同样会影响到地表接收的紫外线强度。紫外线是太阳光中一种波长短于可见光(人眼能看到的光)、长于软X射线的电磁波。紫外线的波长介于可见光和电波之间。按照波长,紫外线分为极紫外线、远紫外线和近紫外线三种。其中,平常人们所说的紫外线(UV)主要指近紫外线。近紫外线又根据波长由短到长分为UVC、UVB和UVA。UVC会被臭氧层等吸收,几乎无法到达地表,真正到达地面的主要是UVB和UVA。波长较长的UVA能深入皮肤深层,造成真皮细胞老化。UVB则只能到达表皮,引起晒伤或帮助皮肤合成维生素D。
大气状况与维生素D密切相关。佝偻病和骨软化症主要由于维生素D缺乏,导致钙在骨骼中沉积障碍,从而造成骨折、骨骼变形和发育障碍。早在工业革命时期,严重的大气污染让英国许多年轻人患上佝偻病。相对的,居住在极夜、全年日照极少地区的因纽特人,佝偻病发病率却很低,这引起了人们的注意。后来人们发现因纽特人的饮食对预防佝偻病起到了重要作用,这一发现也为维生素D的研究奠定了基础。
近期,日本气象厅公布数据显示,过去35年,紫外线强度达到“极强”级别的天数翻了一倍。其主要原因是大气污染减少后,空气中微粒显著减少。虽然空气中微粒也可能来源于火山灰或沙尘等自然现象,但环境管理的成效显而易见。虽然空气变清新是值得高兴的事,但也让紫外线防护显得更加重要。
紫外线不仅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、加速皮肤老化、提高皮肤癌风险,还会增加白内障的发生几率。日常防护应注意使用遮阳伞,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,同时合理使用防晒霜。防晒霜通常标注SPF和PA,SPF值(用%表示)表示防护UVB的能力,PA值(以“+”表示数量)表示防护UVA的能力。
即便是阳光不至于引发晒伤的情况下,也能通过适度日晒促进维生素D合成。然而现代人普遍维生素D摄取不足。因此,建议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材(如三文鱼、秋刀鱼等),并在需要时科学搭配维生素D补充剂。维生素D最初被发现是维护骨骼健康的重要维生素,如今研究发现它还在免疫、代谢、肌力、内分泌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伤害的同时,也要补充因此可能缺乏的营养。科学防晒与合理补充营养,都是全方位紫外线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